
近日閱讀網文,遇到唐朝相關的內容,提到皇帝世系的,有的缺而不全,有的漏洞百出,有的直接就顛倒混亂,還有的張冠李戴、前后不一,特翻閱《新唐書》、《舊唐書》等史籍,輯錄于此,以供各位朋友查用,不免脫漏不確之處,還請多多指教!感謝!
大唐自公元618年高祖開國,至公元907年哀帝禪讓,共計約289年,歷14代、30帝,若再加上被追尊為帝者更夥,在此僅將此階段為帝者羅列如下:
1.高祖,李淵
李淵,在其稱帝后,遠追春秋時期老子為始祖,近附南北朝西涼國主李暠為遠祖,實史可考者,為北周時期,其祖父李虎追隨宇文泰父子戰功顯赫,被封為權傾一時的“八柱國”之一的唐國公,這也因此成為李淵尊享富貴以及后來稱帝開國的基礎。隋末之亂,群雄并起,李淵自太原起兵,在諸子眾將的鼎力支持下攻取長安,在經過改朝換代的準備后,廢除自己所立的傀儡皇帝楊侑開國,國號為唐,死后其子唐太宗上其謚號為太武,廟號高祖,后其孫唐高宗改其謚號為神堯,再后來其子孫唐玄宗再次增其謚號為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。
2.太宗,李世民
李淵嫡次子,太原起兵后,軍功顯赫,掌握大半軍事力量,尊封秦王,經玄武門之變,攻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,逼迫李淵退位后登基為帝,在位前期舉賢任能,從諫如流,文有長孫無忌、魏征,武有李靖、尉遲恭,政治清明、經濟進步、文化繁榮,被后世譽為“貞觀之治”,死后被尊為“文皇帝”,廟號太宗。
3.高宗,李治
李世民幼子,因太宗晚年對繼承人舉棋不定,導致諸子爭鋒,太子失寵、魏王跋扈、吳王爭執,最終不得已被選為帝。初期在顧命大臣輔佐下扭轉太宗后期的亂像,被稱為永徽之治。中期更立皇后,上層矛盾斗爭激烈,但國政所累微弱,國力仍呈上升態勢。后期疾病纏身,好在有武皇后代勞,國力仍穩固發展。生前即自行屢上尊號,也因此后世不便再以謚號稱呼,而改依廟號或廟號,其廟號為高宗。
附:孝敬帝,李弘
李治嫡長子,被李治立為太子,多有仁聲,去世后李治悲痛萬分,授予他孝敬皇帝稱號!
大周皇帝,武則天
李治之妻,高宗后期即已掌握帝國實際權力,其雖有四子一女,均不乏治國之才,但長子李弘早逝,次子李賢與其不和,被貶而死,三兒李顯荒唐,四子李旦幼弱,其自立為帝,改國號為周,在貞觀、永徽的基礎上繼續發展,國力強盛,政治、軍事、經濟、文化都達到了巔峰,后期惑于繼承人問題搖擺不定,最終被兒子李顯發動政變趕下臺,不久病死,生前即自上尊號為慈氏越古金輪圣神皇帝,死后被尊為則天大圣皇后。
4.中宗,李顯
李治嫡三子,高宗后期其長兄李弘死于太子位上;其次兄李賢,繼位太子后和其母不和被廢黜,不久死于流放地。因此,高宗死后,其順位登基為帝,然不久就因荒唐亂政而被其母廢黜為廬陵王,圈居房陵。之后其弟李旦繼位,不久其母武則天自立為帝,改國號為周,大唐第一次滅亡。但武則天后期,惑于嗣位矛盾,幾經糾結后終于迎他回長安重新立為太子。在其母病重期間,“五王”等發動政變,擁立其為帝,改國號為唐,不久其母去世。在位期間,韋皇后和安樂公主、太平公主等多方勢力矛盾斗爭激烈,其本人也死于非命,死后被尊為中宗。
附:殤帝,李重茂
李顯幼子,李顯死后被韋皇后立為皇帝,但不久韋皇后被殺,其被太平公主勒令退位,不久去世,被謚為殤帝。
附:廢帝,李重福
李顯次子,中宗時期,因故被流放,其從流放地潛回洛陽,李重茂被廢后,其自立為帝,很快被攻殺,廢為庶人。
5.睿宗,李旦
李治嫡幼子,中宗被廢后曾短暫繼位,不久其母登基為帝,仍為皇嗣,中宗復位太子后,改封為相王,中宗登基后被封為安國相王。中宗死后,其聯合太平公主和次子臨淄王李隆基攻殺韋皇后、安樂公主等,逼迫唐殤帝退位而登基。但稱帝后迫于妹妹太平公主和兒子李隆基爭斗,讓位于李隆基,不久去世,被尊為睿宗。
6.玄宗,李隆基
李旦次子,中宗死后,其聯合姑姑太平公主攻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擁立其父為帝,不久又和太平公主爭權,其父無奈立其為太子,不久退位。其登基后在位近五十年,文化繁榮,政治弘歷,經濟多元,被后世尊為開元盛世,但也是在他在位期間,發生了影響中國乃至世界歷史走向的安史之亂,他倉皇出逃路上,其子李亨與其分道揚鑣,后自立為帝,其被迫成為太上皇。后來他也曾利用兒子永王李粼奪權,但不幸敗北。后來他雖然得以返回長安,但被其子肅宗李亨及張皇后、宦官李輔國等欺凌,最后病死陰冷潮濕的太極宮,被尊為開元圣文神武皇帝,謚號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,簡稱唐明皇,廟號玄宗。
附:讓帝,李成器
李旦長子,其登基后或欲立其為太子,但其迫于形勢壓力,極力推讓其弟李隆基為太子,李隆基登基后,表面上對其及其他兄弟極為恩寵,其死后被李隆基尊為讓皇帝。
附:奉天帝,李琮
李隆基長子,被封為子,去世后被李隆基追授為奉天皇帝。
7.肅宗,李亨
李隆基之子,太子李瑛被廢后被立為太子,久經各方勢力排擠,終于在安史之亂的契機下冒險脫離玄宗北上,在靈武自立為帝,遙尊玄宗為太上皇,在李泌和郭子儀、李光弼輔佐下打敗安史亂軍,收復兩京,但經過常年高度精神緊張及張皇后逼迫,病勢日劇,不久去世,廟號肅宗。
附:奉天帝,李琮
李隆基長子,因其父偏愛趙麗妃,錯失太子之位,后其弟李瑛、李亨先后被立為太子,甚至被戴了綠帽子的弟弟李瑁也似乎差點被立為太子,可他卻始終未能上位,死后才被追授為靖德太子,后來弟弟肅宗李亨登基,被尊為奉天皇帝。
附:李珍
李旦之孫,李業之子,李隆基之侄,過繼岐王為嗣,肅宗時自立為帝,不久被殺。
8.代宗,李豫
李亨長子,前期和弟弟建寧王一起輔佐其父,出任天下兵馬大元帥,與安史亂軍爭戰,肅宗死后繼位,依靠李泌和郭子儀等文武官員最終平定安史之亂,但也埋下了蕃鎮割據的種子,死后廟號代宗。
附:承天帝,李倓
李亨之子,追隨其父兄勇戰安史亂軍,被張皇后等讒言迫害,最終被殺,其兄李豫繼位后被追贈為承天皇帝。
附:李承宏
李治曾孫,李賢之孫,李守禮之子。肅宗時吐蕃趁勢入侵長安,肅宗出逃,其被吐蕃抓獲,被擁立為帝,不久郭子儀攻回長安,吐蕃敗逃,其被廢后流放虢州,不久去世。
9.德宗,李括
李豫長子,少年時既深得玄宗喜愛,代宗繼位后被立為太子,其父死后繼位,前期勵精圖治,意欲復興中央,中期聚斂無度,窮兵黷武,雖人才濟濟,兵強馬壯,卻民怨沸騰,兵驕將悍,最終導致李希烈等叛亂,自立為楚帝,連長安也一度丟失,朱泚被亂兵擁立為秦帝,后雖大部分平定,但晚期昏聵頹喪,沉迷逃避,最終死于丹藥,廟號德宗。
10.順宗,李誦
李括長子,德宗繼位被立為太子,德宗死后繼位,在王叔文、柳宗元等輔佐下開始永貞革新,但不久被宦官俱文珍等發動政變,期間中風加重,被迫傳位后不久去世,廟號順宗。
11.憲宗,李純
李誦之子,永貞革新失敗后,其被宦官俱文珍擁立,后智斗宦官勢力,奪回權力,積極任用裴度、韓愈、李愬等收復割據數十年的淮西蕃鎮,震驚各路蕃鎮,紛紛向中央示好,積極發展生產,改革政治,加強軍備,一時間國力強盛,被稱為元和中興,但不久他逐漸傲慢自大,窮兵黷武,賦稅徭役,蕃鎮強勢又起,大好形勢毀于一旦,其本人也最終死于丹藥,廟號憲宗。
12.穆宗,李恒
李純長子,憲宗死后被宦官擁立,繼位后貪圖享樂,死于藥石,廟號穆宗。
13.敬宗,李湛
李恒長子,穆宗死后繼位,年少貪玩,愛好夜間獵狐,連身邊的宦官都不堪其擾,最后被宦官劉克明所殺。
14.文宗,李昂
李恒次子,兄長敬宗被宦官劉克明殺死后,他們意欲擁立其叔李絳,但被另一派宦官王守澄搶先擁立其為帝,劉克明及李絳等被殺。繼位后,他殺宦官王守澄等,并在李訓、鄭注等人輔佐下勵精圖治,計劃打擊宦官勢力,敗露后引發甘露之變,被宦仇士良等宦官拘禁,挾持至死,廟號文宗。
15.武宗,李炎
李恒之子,文宗死后,本來托孤宦官劉弘逸和宰相李玨,卻被宦官仇士良和魚弘志搶先擁立其為皇太弟,不久文宗病死后繼位。登基后經短暫的韜光養晦,在李德裕等大臣支持下打擊宦官勢力和僧寺勢力,積極發展經濟,改革稅收,整肅風氣,卻因丹藥喪命。
16.宣宗,李忱
李純之子,李恒之弟,李炎之叔,武宗因丹藥暴斃,宦官趁機擁立貌似癡呆的李忱為帝。登基后他結束黨爭,啟用裴休等,尋機打擊宦官勢力,重視科舉,邊戰多勝,人稱小太宗,卻也死于丹藥,廟號宣宗。
17.懿宗,李漼
李忱長子,宣宗死后繼位,奢游無度,任用非人,政治腐敗,死后廟號懿宗。
18.僖宗,李儇
李漼長子,懿宗死后繼位,年少貪玩,宦官田令孜把持朝政,期間發生黃巢起義,被迫逃至成都,返回后不久又遇嘩變,再次逃往鳳翔,不久病死,廟號僖宗。
附:李熅
李亨曾孫,封為襄王,僖宗出逃興元,他因病滯留長安,被朱玫擁立為帝,長安收復后被殺。
19.昭宗,李曄
李漼之子,僖宗同母弟,僖宗死前確立其繼位,冒然出兵李克用,敗光最后軍力,被李茂貞扣壓鳳翔,最終被朱溫強行遷往洛陽,不久被殺,廟號昭宗。
附:李裕
李曄長子,被立為太子,被亂軍擁立,平定后被廢,后和昭宗其他子女全部被殺。
20.哀帝,李柷
李曄之子,昭宗被殺后被朱溫立為傀儡皇帝,不久禪讓后去世,被后唐明宗上謚號哀帝。
本文來源:http://www.10103456.cn/info/217981.html
標簽組:[歷史] [唐朝] [清朝歷史] [玄武門之變] [大唐] [安史之亂] [唐玄宗] [太平公主] [韋皇后] [李亨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