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漢和東漢的首都在哪?
優質回答:漢朝、宋朝和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三個具有重要地位的朝代,但這三個朝代的歷史走向卻有一定的不同:漢朝中間隔了王莽建立的新朝,就分成西漢和東漢。宋朝中間有個“靖康之變”,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軍擄走,就分成南宋和北宋,而唐朝中間有個武則天建立的武周,卻沒有分成前唐與后唐。
那么,漢朝被分為西漢東漢,宋朝分為北宋南宋,唐朝沒有分成前唐和后唐的背后到底有哪些深層原因呢?
上圖_ 西漢 版圖
上圖_ 東漢版圖
漢朝被分成西漢和東漢
從王朝建立的法統性上看,東漢既可以看作西漢的延續,又可以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朝代。
西漢為劉邦建立的大一統帝國。公元前206年,劉邦的軍隊攻入咸陽,一統華夏的秦帝國轟然倒塌。此后,劉邦和項羽之間又打了4年的楚漢戰爭。經過4年的連續較量,劉邦終于戰勝項羽,穩定了全國局勢。到了公元前202年,劉邦正式稱帝,建立漢帝國。
劉邦登基后勵精圖治,劉邦駕崩后,又經過漢惠帝+呂后、漢文帝、漢景帝、漢武帝、漢昭帝、漢宣帝等好幾代帝王的努力,西漢國力節節上升,到漢宣帝時期達到極盛。由于漢元帝重用儒生導致皇權旁落,漢帝國國力在漢元帝之后江河日落。最終,漢帝國被王莽篡權,建立新朝。
上圖_ 漢高祖 劉邦(公元前256年—前195年)
從漢高祖劉邦到漢平帝劉衎,西漢帝國歷經10多代皇帝,到劉衎這里隨著王莽建立新朝,以父子血緣關系為紐帶聯系起來的“家天下”傳承已經戛然而止了。因此,王莽登基建立新朝也標志著漢高祖建立的西漢在“家天下”血緣和法統上宣告滅亡。雖然王莽曾是漢朝后期的“外戚”,但王莽本人和西漢皇族沒有血緣關系,王莽建立的新朝就是獨立朝代。
王莽登基后進行了所謂的“托古改制”,但王莽的改制很不切合實際,以至于引發民變,綠林軍和赤眉軍舉行武裝起義,討伐王莽政權,居住在河南的豪強地主后代劉秀趁亂揭竿而起。經過數年激戰,劉秀一統江山,建立東漢王朝,定都洛陽。
上圖_ 東漢光武帝劉秀(公元前5年1月15日-57年3月29日),字文叔
從名義上看,東漢王朝和西漢王朝都是“漢王朝”,東漢至少在名義上可以看作是西漢的延續。但實際上,東漢和西漢已經是兩個獨立的朝代,其原因在于:
首先,劉秀和劉邦的血緣相距甚遠,從家譜上看,雖然說劉邦是劉秀的遠祖,劉秀為漢景帝之子長沙王劉發的后代。
但實際上,要按照中國古代“家天下”血緣關系傳承,劉秀一脈早已和皇族相距甚遠。這是因為:雖然說劉秀為漢景帝的后代,但漢景帝之后的漢帝國帝王由漢景帝第十子劉徹一脈把控。直至西漢滅亡,漢平帝劉衎都是漢武帝劉徹一脈。而劉秀所在的長沙王劉發一脈,經過漢武帝“推恩令”不斷地打壓,到劉秀父親劉欽這一輩,已經是濟陽縣令這樣的普通小官。
雖然劉秀體內還流著漢景帝的血脈,但劉秀本人已經和漢景帝、乃至西漢皇族相距甚遠。所以,劉秀建立的東漢從法統上既可以看作西漢的延續,又可以看做一個獨立的朝代。一般而言,史學界將劉秀建立的東漢大都看成相對獨立的朝代(《漢書》和《后漢書》)。
上圖_ 西漢長安城
上圖_ 東漢 洛陽城
其次,西漢和東漢的首都、陵寢不在一起。
中國古代朝代對于首都看得非常重要,首都不僅是帝國的都城,更有帝國的宗廟、陵寢建立在首都周圍,象征著帝國天子“列祖列宗”世代統治的絕對權威。為了彰顯帝國傳承帝位的合法性,自秦始皇統一六國,除非遇到不可抗力的因素,帝國首都是不會遷都的。
這一點就在西漢和東漢王朝這里體現的相當明顯了。雖然劉秀和劉邦在血緣上有一定關系,但西漢和東漢的首都卻不是一個城市,陵寢和宗廟也不在一起。西漢的首都在長安,陵寢建立在距離長安城不遠的渭北平原,宗廟也建立在長安。而東漢的首都在洛陽,陵寢建立在洛陽周圍,宗廟也建立在洛陽周圍,所以,西漢和東漢這兩個朝代雖然說在名義上可以算作是漢帝國的延續,但從首都和宗廟的角度看,西漢和東漢已經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朝代了。
上圖_ 宋高宗趙構(1107年-1187年)
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
南宋建立者宋高宗趙構雖然為北宋皇族,宋徽宗之子。但趙構不是宋徽宗欽定的合法繼承人,再加上宋徽宗和宋欽宗已經被金軍擄走,首都開封淪陷,而趙構經過不斷地逃難,最后定都臨安(今杭州)建立南宋。所以,從趙構為宋徽宗之子的角度看,南宋為北宋的延續。但從靖康之難和帝國宗廟、陵寢和法統的角度看,南宋是相對于北宋的獨立朝代。
提到南宋的建立者宋高宗,我們不得不提到宋徽宗。宋徽宗是藝術家,擅長琴棋書畫,但他治理下的宋帝國已經危機四伏。由于宋徽宗公然撕毀《澶淵之盟》,采取聯金抗遼的錯誤政策,宋朝面臨亡國危機。在金軍南下的危險形勢下,很不負責任的宋徽宗將皇位傳給宋欽宗,但即便是帝位傳承,宋徽宗也挽救不了北宋的局勢。最終,開封被金軍占領,宋徽宗和宋欽宗被擄走,北宋政權至少在形式上宣告滅亡。
上圖_ 趙佶(1082—1135),即宋徽宗
宋徽宗本人或許想不到,正是由于其本人皇子較多(宋徽宗有30多個兒子),其眾多皇子當中的第九子,康王趙構直接逃出了金人的包圍圈。作為宋徽宗之子和宋朝皇室的代表,趙構在群臣擁戴下于1127年3月20日正式稱帝,建立南宋王朝。
然而,南宋王朝自誕生那天開始,就和北宋王朝存在著相當微妙的關系。宋高宗從血緣上講是宋徽宗之子,但宋徽宗并沒有立趙構為太子。如果沒有金軍入侵的靖康之變,趙構很可能就以閑散王爺的身份走完一生。
然而,正是靖康之變的發生,讓北宋政權轟然倒塌。開封淪陷后,金軍扶持了傀儡政權,宋王朝在法理上已經不復存在,趙構登基稱帝,其建立的朝代就是和北宋相對獨立的南宋。但由于宋高宗是宋徽宗之子,有“名正言順”的皇族血統,所以南宋即可以看作北宋的延續,又可以看做一個相對獨立的朝代。
上圖_ 北宋版圖
上圖_ 南宋版圖
而且,從帝國的首都、陵寢的角度看,南宋作為一個相對獨立朝代的理由似乎更為充分。趙構稱帝之后,在金軍的打擊下一路南撤,最后撤退到杭州(臨安)方才穩定下來。雖然南宋君臣名義上仍然將開封作為南宋的首都,但由于南宋的皇宮、帝王陵寢都建立在杭州或杭州周邊的城市(宋高宗、宋孝宗等南宋帝王陵墓都在紹興),所以南宋事實上的首都已經是杭州。
這樣一來,隨著都城的不同,南宋就和北宋成為兩個相對獨立的朝代。
上圖_ 武則天(624年-705年12月16日)
唐朝為何沒有分成前唐和后唐
唐王朝雖然中間有武則天建立的武周,但由于武則天本人的身份就是唐高宗的皇后,其主動還政于李唐,再加上武則天駕崩后與唐高宗合葬乾陵。所以,武周的存在并沒有把唐朝分成前唐和后唐。由于武則天身份的特殊,后人早已把武周看成唐朝歷史的一部分。
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女性。唐太宗駕崩后,武則天來到感業寺出家,但已經稱帝的唐高宗卻非常想念武則天。后來,唐高宗不顧群臣反對,將武則天接入后宮,封為昭儀和宸妃,又不顧群臣反對,立武則天為皇后。而武則天的肚子也很給力,先后給唐高宗生下了4個兒子和2個女兒。其中,老三李顯和老四李旦先后兩次登基,為唐中宗和唐睿宗。
然而,唐高宗本人或許想不到,武則天是個權力欲望很強的女性。隨著武則天成為皇后,和唐高宗并稱為“二圣”,其內心深處萌生了稱帝的想法。公元683年,李治駕崩后,李顯登基稱帝。但由于李顯說話不當(李顯說過“將天下傳給韋玄貞”),武則天廢掉了李顯,將李旦扶上帝位。但李旦在位期間被武則天軟禁,武則天徹底掌握大權,于公元690年稱帝,改國號為“周”。
上圖_ 唐朝版圖
然而,武周這個政權卻和西漢東漢,南宋北宋有著明顯不同:
1.西漢和東漢,南宋和北宋的首都都不一樣,而武周的首都就是唐王朝的東都洛陽。西漢和東漢,南宋和北宋的帝王陵寢都不在一塊,和武則天卻在臨終前主動要求歸葬乾陵,其去世后也確實葬入唐高宗的乾陵。
2.東漢的建立者劉秀雖然為漢景帝的后代,但劉秀是依靠自己的努力,在徹底推翻新朝統治,一統江山的前提下建立的東漢政權。趙構雖然為宋徽宗之子,但趙構是在首都開封淪陷,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軍擄走的特殊情況下登基稱帝,建立南宋政權。
而武則天雖然建立武周,但武則天在建立武周之前已經在唐高宗支持下掌握大權多年,其身份又是高宗皇后,中宗和睿宗太后,唐高宗遺詔又允許武則天“軍國大事不決者,兼取天后處分?!痹偌由衔鋭t天在位期間沿用唐朝政治和經濟制度,又主動還政于其兒子唐中宗李顯,去世后又主動去帝號,葬入高宗乾陵。
上圖_ 明代《歷代古人像贊》中的狄仁杰畫像
所以,武則天在掌握大權的情況下登基稱帝有改朝換代的色彩,但武則天的做法在當時的唐朝臣子看來并不算“大逆不道”的“改朝換代”,狄仁杰等擁護李唐的舊臣,也只是把武則天當成臨時代替李唐皇族看管江山的女性皇帝(武則天的身份就是唐高宗的皇后,按照中國古代傳統的宗廟禮法上講就是李家人),武則天也算李家自己人在執政李唐江山。
這樣一來,武周自然融入李唐歷史之中,武周沒有把李唐帝國分成前唐和后唐。而武則天之后的唐朝皇帝(李顯、李旦、李隆基等人)也都在宗廟里祭祀武則天。
本文來源:http://www.10103456.cn/info/218072.html
標簽組:[漢朝]